Melissa Tan分享她如何让自己、朋友和家人开始零垃圾的生活方式 – 还有以及让你如何同样能办到。
This article was translated from 5 reasons why Malaysians should start living a zero-waste lifestyle by Sueki Khaw.
之前Melissa Tan与我们分享了10个开始零垃圾生活的简单方法。身兼模特、电视主持和热血环保斗士的她,相信可以透过各个平台与媒介,对个人造成正面的影响,随之将理念扩散,进一步影响更多的族群。
“我从小开始就是爱护环境的女孩,会将所有东西再循环。我做了当时一个对环保有责任感的人会做的所有事,实行Reduce, Reuse, Recycle(减用、重用、再循环)”。
“我随后从Claire Sancelot(The Hive Bulk Food)那儿听到了零垃圾行动,得知我们可以拒绝制造垃圾的概念。当时我仿佛突然开窍了。这是个最简单的解决方式,这么做非常合理,我怎么会没早些想到。”
Melissa的环保英雄包括是启发她开始这类生活方式的Claire Sancelot;乐观而积极鼓励其他人开始零浪费生活的Kathryn Kellogg @going.zero.waste;以及逐步迈向全可永续性生活的Rob J Greenfield @robjgreenfield,证明了我们其实还有多许多可做的努力。
我们过去曾与她讨论过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,和这将会如何影响环境。减少垃圾是时下被热烈提倡的环保新行动,以下就是我们该开始实行的理由。
1. 浪费资源是人类自身养成的坏习惯

“包装”是在数十年前开始兴起的概念。当人类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和机械化生产时,开始需要大量的纸张和塑料包装。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在前两代就开始盛行。
原始人维持了零垃圾生活,直到1700年代早期才有了改变。零垃圾生活方式存在了更长时间,所以人类对这个坏习惯相对地形成时间更短,所以现在开始改掉也不算太迟对吗?
“我们花费很多时间、精力和资源去制造最终会被丢弃的垃圾。如果垃圾不是必需品,那为何要被制造?为什么我们愿意牺牲环境、地球气候、甚至是自己的健康和福祉去制造垃圾?如今我们拥有了现代生活所能享有的便利,正是时候舍弃这些不必要的恶习。”
2. 你其实可以省钱,真的!

当你想减少垃圾,就会下意识地只购买必需品 – 这就是省钱!例如携带环保袋到超商购物,每次就能省下需要另付的RM0.20塑料袋收费。使用水瓶到公共饮水机盛水,每次就能省下至少RM1(有些地方的饮用水甚至收费RM3!)。省钱之余也不会制造垃圾 – 双赢!
“我发现掏出钱包的次数变少了许多,因为我开始更谨慎消费。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,特别是出现一次性塑料包装、来自不可持续性资源(例如快时尚)等情况,或是当我可以获取二手或向朋友借取的物资时,就会在购物时再三考量,从而省下更多资源。”
3. 每个人都有责任
我们都不是超级英雄,零垃圾生活也无法单靠一人的付出而成事。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,和真正想要实行零垃圾生活的意愿,才能见效。
第一个可以开始尝试的地点正是家中。这是你可以全然控制自己如何与何时进行零垃圾生活的地方,从此再进阶扩展即可。
“Melissa在2018年制造的垃圾仅有一个咖啡罐的大小。”
“我是家里唯一维持零垃圾生活的先锋成员。我会控制自己的垃圾制造量,发现家人会制造垃圾时会特别紧张,甚至会在发生前阻止。通常我会做垃圾分类,将橱余转到堆肥桶,或是在他们买任何东西前提供环保袋或保鲜盒。
日子一久我发现他们也对这些小习惯更敏感,甚至也习惯跟着做。我们一家四个成员过去每天会丢掉一袋垃圾,现在几天才会生产一个拳头般大小的分量。”
4. 政府正在努力,我们也应该协力贡献

在雪州,路边会设有环保回收箱,超商也会为提供塑料袋征收RM0.20,以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量,成功鼓励更多民众携带环保袋去购物。
我们的政府为了打造马来西亚成为更环保的国家付出了努力,我们也应该藉此机会,作出贡献!
“马来西亚政府在今年达到了全新的里程碑。我预测接下来政府会对商人们实施更多可续性行动的条规。你看看,当政府开始在超商实施‘RM0.20税’后,有多少民众开始了携带环保袋。
那我们何不将这项条例扩大到各行各业?事实证明‘这么做会影响生意’的借口并不成立,超商甚至在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后,成功减少成本。”
5. 选择权在我们手上

人们常说自己要达成零垃圾有多么困难 – 还不是全因便利?其实,这正是“惰性”。懒惰不应该是制造会伤害环境垃圾的借口。
当我们选择更小心时,就可以决定如何及在何处实行零垃圾行动,而不是让别人决定我们能做与否。
“我们其实比自己认为的更聪明和拥有更多资源。与其说‘这几乎不可能!’,我们必须坦诚面对,在投诉前真正尝试和努力。
对我来说,如果清洗金属吸管不可行的话,我会选择根本不使用吸管。如果一家餐馆没办法提供没包装的食物的话,我还可以去其他餐厅。我们都有选择,别让其他人帮你做决定。”